馬敬伯青年時期和王寶童合作的錄音咱們聽到的還不算少,有《夸住宅》《大保鏢》《八貓圖》,當然應該還有其他的。但是通過這三個段子反映出馬敬伯的藝術特點是,清新活潑、書卷氣強,節奏比較快。特別是《夸住宅》《八貓圖》這兩段“清門相聲”足可以作為后人學習的范本。
1959年1月,與王寶童、雷再生(單弦演員)、張金印(弦師)參加東北三省赴福建前線慰問團去前沿慰問演出。“文革”中被迫終止演出,下鄉插隊。1978年3月吉林省曲藝團恢復建制,重返舞臺,并于1982年擔任曲藝團藝術室副主任。1983年吉林省戲曲學校建立曲藝科,馬敬伯擔任副主任、相聲教師,任教期間發表了很多關于相聲表演及理論的文章。1992年10月在吉林省曲藝團退休。1997年他應邀赴天津參加了《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的錄制,留下珍貴資料。他在錄制過程中別出心裁的在《白字會》這個段子里將白沙撒字改成了書法。?
馬敬伯還收了一個著名的徒弟——劉威。1974年,劉威考入吉林省吉劇團曲藝隊,跟隨馬敬伯學藝。劉威最早學的傳統相聲是《汾河灣》和《八扇屏》,馬敬伯與他同臺演出,親自為徒弟量活。從1974年到1981年,劉威一直在曲藝隊,最后成為攢底演員,但他還是離開了曲藝團,考入上海戲劇學院。
作為馬家的一員,馬敬伯還兩次返回天津為馬家站臺助陣。一次是1986年的馬氏相聲專場,他和班德貴合作說了《夸住宅》和《大保鏢》,兩個段子均使出了馬氏相聲的特點。另一次則是2007年《馬志明從藝五十周年相聲專場》,這次馬敬伯沒上場而是讓弟子劉威代表自己和馬六甲一起說了段相聲。
馬敬伯可以說是除了馬志明之外,馬三立唯一親自教授過的后輩演員了。因為在馬三立的弟子中,有的是因為世家的情誼而拜入門下的,如高笑林等,有的是解放后組織拜師的,如班德貴、于寶林等,真正得馬三立親傳的并不多,但馬敬伯的天賦氣質與三叔不盡相同,所以對于馬氏相聲的風格體現不如趙心敏、馬志明這二位,但不可否認的他是得到過馬三立的親傳的,而且對于文哏類的節目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2013年2月26日5時26分相聲演員馬敬伯在吉林省醫院病逝,享年81歲。代表作有《開粥廠》《夸住宅》《大保鏢》《白事會》等。